咬筆妹 排隊 自拍 HOLGA 寵物親子臉
綏靖政策 綏靖綏(ㄙㄨㄟ)靖,即以安撫(綏)的手段使局勢安定(靖)。英語稱Appeasement,「慰撫」之意。中華民國政府在中國大陸時期曾設立過多個「綏靖公署」,意圖維護地區局勢。綏靖政策是一種通過在某些可能導致戰爭的事務上作出讓步來討好某個咄咄逼人的競爭對手的外交政策。漢語中,這個詞一般用於貶義,且現在一般特指1930年代英、美、法、蘇等大國對德、意、日侵略者姑息、縱容,不惜犧牲他國的領土主權以至本國利益去滿足侵略者的慾望,以圖苟安的政策。 西方國家的綏靖政策 原因對西方國家採取綏靖政策原因,現在有多種解讀針對蘇聯及共產主義,企圖「禍水東引」。 對於世界大戰的恐懼 第一次世界大戰帶給各國的經濟創傷還沒有癒合 害怕德國進行戰略性轟炸 凡爾賽和約對德國過分壓制,使得各國認為德國只是為了要回自己應得利益 沒有真正認識到納粹及希特拉的危險性和危害性 經過1931年日本挑起九一八事變之初,美英對日本侵華不加反對,一般認為,美英是在指望日本北上進攻蘇聯。1932年美國雖然宣佈「不承認主義」,反對日本破壞門戶開放政策和《九國公約》,但同時,美國又把戰略物資源源不斷地運銷日本。美國這種既指責又縱容的兩面政策一直延續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英國則一再偏袒日本,如,英法操縱國際聯盟,拒絕對日經濟制裁。1937年7月,英日更是直接簽訂了有田-克萊琪協定,這一協定可說是是慕尼克陰謀在遠東的前奏曲。綏靖政策在歐洲的推行,以英法對德綏靖為主要內容,英國為主導。1935年3月,德國撕毀凡爾賽和約,公然擴軍備戰。英法對此不僅不加制裁,反而英國同德國締結《英德海軍協定》,變相支持德國的毀約行為。1935年1月,法國同義大利簽定「羅馬協定」,慫恿義大利於10月挑起侵略衣索比亞戰爭。英法操縱國聯雖然不得不宣佈對意經濟制裁,但拒絕實施兩項重要措施,即禁運石油和封鎖蘇伊士運河。1936年5月,義大利吞併衣索比亞。1935年8月通過的美國中立法,在1939年11月作了修改之後是綏靖政策的變種。有人認為,它的目的在於隔岸觀火,從中漁利。1936年3月,由於英法按兵不動,德國不發一槍一彈,佔領萊茵非武裝區。8月德意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英法則推行不幹涉政策,客觀上是縱容德意等干涉者,結果,西班牙共和國被顛覆,德國借西班牙戰場完成了軍事實驗。1938年3月,英法聽任德國吞併奧地利。此時,考慮到蘇、法、捷三國彼此簽訂了互助條約,加上英法之間也有互助義務,史達林曾建議,建立一個英、法、蘇、捷反對納粹德國的聯合陣線,並制定一項對付德國的聯合軍事計劃。可是,英法不僅對此不熱心,反而於1938年10月,夥同德意把慕尼克協定強加給捷克斯洛伐克,讓德國佔領了蘇台德地區,史稱慕尼克陰謀。慕尼克陰謀是綏靖政策最極端的表現。此後,英法相繼同德國發表了帶有互不侵犯性質的《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而希特拉則得寸進尺,1939年3月,德國又佔領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但即使在這個時候,英法依然採用綏靖政策,沒有及時宣戰。最後,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英法綏靖政策也走向破產,但英法依然宣而不戰,不僅使得波蘭快速淪陷,而且使得德國在佔領波蘭後得以重整軍隊。蘇聯的綏靖政策對於英法的政策,蘇聯認為這是西方國家為了「禍水東引」,因此決定相應地採取「禍水西推」策略。1939年8月23日,蘇聯和納粹德國秘密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雙方達成協議並劃分了在東歐的勢力範圍。1941年6月22日,德國沒有繼續襲擊英國而對蘇聯發動了突然進攻,蘇聯的綏靖政策也最終破滅。 載自何謂綏靖政策“綏靖政策”將世界推入大戰 希特勒上台伊始,恰逢德國陷入資本主義世界性經濟危機之中。憑借手下能臣沙赫特(時任德國經濟部長)的經濟才能,德國的經濟實力幾乎發揮出了全部的潛能。但是,飽受《凡爾賽和約》制裁的德國軍隊早已不再是一支令人望而生畏的力量了。甚至到了大戰爆發的1939年,德國人還根本沒有為一場長時間的戰爭做好充足的准備。 那麼,是什麼力量導致法西斯國家一而再、再而三地冒險孤注一擲,但又不斷得手,從而將整個世界拖入一場幾乎滅絕人類的世界大戰中去呢?答案是:“綏靖政策”。 ""什麼是“綏靖政策”?一般的解釋是:西方列強為防止戰火燒到自己頭上,以犧牲弱小國家為代價換取自身的苟安。"" 如果沒有此時英法等世界主要國家所奉行的“綏靖主義”,希特勒隻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政客、一個跳梁小丑而已。那麼,英法等國是如何“綏靖”希特勒的? 1936年3月7日,希特勒悍然撕毀《凡爾賽和約》,3.5萬德軍奉命進入了萊茵非軍事區。當時的德軍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均與駐扎在萊茵河對岸的法軍有很大差距,因此希特勒在入侵之前還下了這樣的命令:一旦遇到法軍的抵抗就立刻撤退!但法國政府在希特勒的挑戰面前畏縮不前,英國政府又採取“超然”態度,使得希特勒順利度過了“一生中神經最緊張的時刻”。希特勒挑戰《凡爾賽和約》的第一個動作得逞了。 同年年底,德、日簽訂了《反共產國際協定》。次年11月,意大利宣布加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正式形成。 1938年3月,奧地利總理舒士尼格與國內民族主義者矛盾激化。11日晚8時,納粹黨人賽斯·因夸特在德國的支持下就任奧地利總理。當晚9時10分,賽斯·因夸特發出電報,請求德國援助。但希特勒早在當晚8時45分就已命令德軍進軍奧地利。3月13日,奧地利正式並入德國。其實,當時德軍在入侵之前根本沒有做好作戰准備,其車輛有70%在路上拋了錨。 德奧合並,更准確地說是德奧合並的方法和結果,使希特勒摸透了“綏靖主義”者的底牌,使他在通往大戰的路上走出了關鍵的一步。德軍入侵奧地利的整個過程進行得出奇的順利,以至於希特勒本人也被這種勝利的情緒所感染。 在這之后,他以在民族問題上處理不當為由,抓住捷克斯洛伐克不放,迫使捷給予其境內蘇台德地區的德意志人以“自治”。擁有幾十個師、數十萬人的捷克斯洛伐克軍隊裝備還是比較精良的,其戰斗力足以抵抗德國軍隊的入侵。但這支雄師在英法“綏靖政策”的壓力下根本沒有用武之地。 1938年9月15日,英國首相張伯倫生平第一次乘飛機出行,趕赴希特勒在慕尼黑郊外的別墅伯希特斯加登。根據會議記錄,張伯倫沒有問過能否保持一個領土完整的捷克斯洛伐克的獨立,也沒有問過這對西方列強會產生什麼樣的戰略影響,甚至根本沒有考慮過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完整,就拍板把捷克斯洛伐克出賣給了希特勒。當然,人們也不會忘記慕尼黑會議上的另一個“綏靖主義”者。在9月18日的會議上,法國總理達拉第力圖使英國人相信:希特勒是個誠實辦事的人,他在獲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的德意志人居住地之后,絕不會再尋求其他非德意志人居住的領土。張伯倫則說:“如果捷克斯洛伐克政府接受現在向他們提出的建議並確定不會同時發生軍事政變的話,英王陛下政府准備參加擬議中的保証。”達拉第的一句話把英國推進了世界大戰,而張伯倫的一句話又把捷克斯洛伐克投入了民族苦難的深淵。 9月29日,張伯倫與達拉第、墨索裡尼、希特勒在慕尼黑舉行了四國首腦會議,正式簽署了《慕尼黑協定》。協定簽字之后,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才被叫進會議廳,張伯倫和達拉第向他們宣布協定的內容,還告訴他們:“這是無權上訴和不能修改的判決詞”。 返回倫敦,面對機場上歡呼雀躍的人群,張伯倫不禁高喊:這是在我國歷史上,第二次將偉大的和平從歐洲大陸帶回! 但是,沒過多久,法西斯的炸彈就落到了他們的頭上。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入侵波蘭。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同日對英美宣戰,大戰真正具有了世界規模。“綏靖政策”的苦果終於砸到了綏靖者自己的頭上。 轉自何謂綏靖????
1
留言列表